明朝刘敕的《咏兴国寺》一诗生动描绘出兴国禅寺的环境优美:“数里城南寺,松深曲径幽。片湖明落日,孤嶂插清流。云绕山僧室,苔侵石佛头。洞中多法水,为客洗烦愁。”
在佛教寺院弥勒殿堂门前可见世人所熟悉的对联:“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,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”。
兴国禅寺内“龙泉洞”洞口的三个篆书是济南当代已故著名书法家任晓麓的手笔,笔势遒劲,潇洒俊秀。
清朝诗人刘大绅也曾作《咏龙泉洞》诗说:“千尺高岩万树林,时时洞口老龙吟。不知几夜清秋雨,并作寒泉一水深”。
“黔娄洞”内有石刻一方,小字记载黔娄子的身世,其意思是:黔娄子,周代齐国人,修身清节,不事王侯,隐居在这里,凿一石洞,终身不下山。洞内迎门石壁上,也嵌一碑,记载着黔娄子的故事:“黔当先生卒,覆以布被。覆头则足见,覆足则头见。有人(曾皙)日:‘斜其被则殓也。黔娄妻日: '斜之有余,不若正之不足。先生生而不斜,死而斜之,非先生之意也’”。此语至今传为佳话。
黔娄洞之东有一简洁古朴的石坊,上面“洞天福地”四个大字,为护理山东巡抚、安徽人江兰所书。
吕祖洞北有一望亭,因北对华山而得名“对华亭”,亭外院门匾额“对华亭”三字集于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书帖。
明代进士蔡经写有《同张侍御登历山对华亭二首》:“历下名山秋复登,丹崖青嶂郁层层。径缘采菊行将遍,榄为看云怅独凭。远岫斜阳迷去鸟,疏林凉月送归僧。凌高小结依龙洞,坐对华峰翠欲凝。 秋日南山气转嘉,萦回石蹬带晴沙。琳宫上接三千界,云树遥连几万家。千顷苍茫凌菡萏,诸峰罗列锁烟霞。同游并是关风客,极目应怜草树斜”。
出兴国禅寺东门,右侧墙壁上嵌有清光绪元年立的“十二屏风”(略)碑刻,碑文是济南知府石小南感慨人生之作,由清代山东巡抚丁宝桢颜体正揩书之。字大如掌,字体工稳浑厚,严正遒劲。
历山院西门上门额所题“历山”二字,集自清代书法家曾熙书帖。
历山院东门上的匾额“历山院”,三个字是集自清朝乾隆皇帝御碑。
历山院门内南山墙上,嵌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《历山铭》石刻,由清代著名学者、时任山东学政的阮元撰文,书法家桂馥隶书。为千佛山增色不少。
“乾隆六十年,龙集单阏,七月庚戌朔,起居注日讲官、文昌阁直阁事、詹事府詹事、提督山东学政仪征阮元,游登历山,勒铭乐石,其词曰:
登此翠微,堂基戴石。岱麓分阴,妫田启陌。雷雨坐生,峰峦竞碧。楼驾三重,崖悬百尺。绕墙虹落,窊阁云飞。碑头六代,松要十围。岑苔藉屐,天华满衣。磴随人意,岚成佛辉。下涌泉原,清交水木。湖平镜揩,城回带曲。野气沈村,林烟隐屋。两岫同秋,千塍共绿。平原似海,晓日开天。燕齐道直,蓬莱景圆。山栖寿佛,台降飞仙。后之来者,亦百千年”。
铭文及落款共计185字,隶书。其用笔方圆兼备,刚健劲秀,布局严整端庄,富有庙堂之气。两位学者的文笔相辉映,应该是弥足珍贵的。